5%的强直性脊柱炎的病人先有胸痛,一般腰骶痛数年后,逐渐上升到胸椎。 1、 胸椎病变 累及胸椎、肋椎、肋胸(骨)、胸骨柄体关节。表现背痛,前胸、侧胸痛。束带状胸痛是因肋椎关节病变刺激肋间神经引起。左侧肋间神经痛易误诊为心绞痛。
患者站立或躺卧时,为了减轻疼痛而取脊柱前屈姿式,久之成驼背畸形,严重时面向下。驼背早期,久坐、久站加重,俯卧可无驼背。驼背晚期,韧带骨化和小关节强直则不可逆。胸廓扩张幅度是测定病变进展程度的标志之一,重者较正常人减少50%以上。因此只能以腹式呼吸辅助,胸腹腔容量减少,造成肺功能和消化功能障碍。
2、 颈椎病变 3%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先从颈椎发病,其他都来自上升性扩展。少数先有颈椎炎,表现为颈椎痛,沿颈部向头臂部放射,颈部肌肉开始痉挛,以后萎缩进一步发展至颈、胸椎后凸畸形,头部活动明显受限,固定于前屈位,不能上仰、侧弯或转动,严重时仅能看到足前地面,别人只见患者背面看不到头的“脊以代头”之晚期表现。
3、 脊柱侧弯 强直性脊柱炎病变是偶弯原因之一,临床并不少见。其原因包括以下方面。
(1) 脊柱结构损伤:骨性强直期因骨质疏松等原因,易有椎体压综性骨折,脊柱又无活动能力代偿,因此脊柱相对不稳。
(2) 椎间盘退行性变及多发性后关节紊乱:后关节承受压力分布变化,导致椎间盘髓核及椎间韧带牵拉张力不等,使脊柱退行性变进行性加重,增加了脊柱不稳。
(3) 腰骶关节不对称:由炎症或疼痛的保护性姿式引起,使一侧椎间盘纤维环的受力和上位椎间盘的负荷不稳,久之脊柱不稳。
因此,脊柱轴心不平衡致被动性变曲。其特点有二,即侧弯凹侧软组织挛缩,其原因是脊柱不稳定引起软组织损伤、炎性水肿、粘连久之挛缩侧形成张力性牵拉,即“弓弦效应”侧弯继续加得;其二是旋转性侧弯,由于炎症轻重不同、韧带钙化不平衡,不是两侧同等增生,而是多方位,造成旋转性侧弯,加上后凸,严重影响脊柱功能和相关内脏功能。
4、 脊柱竹节样变 围扰脊柱前后左右所有韧带都骨化,椎体上下边缘骨赘,逐渐增大至连成骨桥,双侧连接在X线正位片呈竹节样变,是椎间盘纤维环骨化的结果。常开始于胸、腰段的一个或数个椎体,逐渐向上向下扩展,晚期呈弥漫性竹节样变,脊柱活动严重受限。
强直性脊柱炎的中轴关节炎,起病多隐匿,疼痛多能耐受而照常工作,故易延误诊断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