骨折的整复、固定和功能训练是骨折治疗的三大原则,也是康复治疗的基本原则,骨折的整复(复位)在临床上分为解剖复位和功能复位,其复位方法分为手法复位(闭合复位)和切开复位两种,功能训练是骨折后康复治疗的主要手段,应鼓励患者早期进行功能训练,以促进骨折愈合,防止或减少后遗症、并发症的发生。(一)保守治疗 主要采用石膏或牵引固定等保守治疗方法,其治疗周期长、并发症多、总体功能恢复欠佳,现已应用越来越少。(二)手术治疗,可分为外固定和内固定治疗。1、外固定 对于多发性骨折、严重软组织损伤的开放性骨折,感染性骨折,骨不连等仍广泛应用与临床。外固定器分为三种基本类型:单平面外固定器、环式外固定器和组合式外固定器,具有手术时间短、操作简单、创伤小等优点,但也存在固定针松动和针道感染等问题。2、 内固定 可以较好地保持骨折的解剖复位,比单纯外固定直接而有效,特别在防止骨折端的剪式或旋转性活动方面更为有效,可减少外固定的范围和时间,有利于伤肢的功能锻炼。但同时内固定也存在不少缺点,内固定物的下面及周围发生骨质疏松或吸收导致内固定松动,一旦发生感染,金属异物将会严重地阻碍伤口和骨折愈合,同时,安置内固定,需广泛剥离软组织和骨膜,必然影响血运,延迟骨折的愈合。用于四肢长骨骨折的内固定包括钢丝、各种固定针、螺钉、髓内钉和接骨板等,以后两种应用最为广泛。(1)髓内钉:主要用于股骨、胫骨干骨折的治疗,也可用于肱骨干骨折的治疗,但并发症相对较多。髓内钉由于为中心固定,具有最合适的生物力学性能,目前在长骨干骨折的内固定中已逐渐占据主导地位。(2)接骨板:根据人体骨骼的形状,按照仿生的设计而成,目的在于尽可能减小由于骨板折弯造成的产品应力的破坏,可广泛应用于各种类型的骨折。 |